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訊:中宣部、教育部《關于推進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印發后,在高校引發熱議。多位高校、學院相關負責人及專家學者在接受《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實施意見》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出版工作和人才培養工作重要論述的具體體現,為我國新時代出版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為新時期出版學科專業建設明確了任務、方向和目標。下一步要貫徹落實好《實施意見》各項要求,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完善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加強科研成果傳播應用,切實以共建工作提升出版學科專業建設能力和水平。

  強化師資

  加速教師隊伍雙向流動

  《實施意見》指出,通過擴大師資規模,促進青年教師培養,健全教師隊伍建設支撐體系,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實施意見》印發后,北京印刷學院結合文件精神,對標兩次全國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會議要求,專門召開全校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工作會議。“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是人才培養的關鍵。”北京印刷學院院長田忠利表示,學校已專門制定高層次人才引進和卓越人才培育辦法,為出版學科專業發展建強優質師資隊伍。

  《實施意見》中,吸納重點出版社、出版集團和數字技術企業負責人、知名編輯、資深專家等擔任導師,支持青年教師掛職學習、實踐鍛煉、交流訪學等內容,引起上海理工大學校長丁曉東的關注。他告訴記者,上海是全國出版重鎮,行業規模大、技術先進、人才輩出。加強高校與出版行業的人才雙向互聘互掛,對上海理工大學將是極大利好。

  “我們將引育并舉,大力培養兼具理論功底與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促進青年教師成長,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出版學科帶頭人雷啟立表示,華東師范大學將以課程和教材建設為抓手,利用共建平臺不斷完善育人體系,持續提升人才教育培養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努力形成政產學研用多方共贏的局面,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出版學科專業自主知識體系貢獻力量。

  從出版教育角度,浙江大學文學院教授、數字出版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陳潔認為,出版學科專業共建工作能夠加快促進出版教育的規范化和專業化發展,從而培養出更具有文化自信,能夠更好傳播中國優秀文化成果的專業出版人才,為中國出版業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走出課堂

  提升人才職業勝任力

  《實施意見》強調,提升人才教育培養水平,要完善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加強教材課程建設,提高學生就業質量。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學院是首批部校共建的出版學院之一,雷啟立告訴記者,學院將走出“圍墻”,從傳統紙質書籍出版“破圈”,在教學過程中引入與融合出版相關聯的多種業態,通過“政校聯合”“引企入教”,制定新的培養方案,打通本碩博貫通式培養渠道。

  與此同時,引進行業導師,開展“項目式”授課以及走進產業的“調研式”研究性教學,改變傳統教室授課方式,真正突破約束,打開思路。雷啟立表示,華東師范大學通過探索將AI作為新時代輔助卓越出版人才培養的路徑和方法,促進新興技術在出版行業的探索和應用,帶動具有前瞻性的出版學創新研究,探索引領以融合出版為核心的新型出版行業發展。

  《實施意見》提出,積極設立出版碩士、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支持有學位授權自主審核權的共建高校試點建設出版學一級學科,健全完善出版學科專業本碩博銜接的人才培養機制。

  對此,中國傳媒大學出版學院副院長秦瑜明表示,出版學院將進一步優化出版學科專業體系,建設專業博士人才培養方案,完善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并重的培養體系,打造一批面向融合發展的出版核心課程。同時,加強實踐型出版人才培養,推動價值塑造、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三位一體,加強與共建單位的深度合作,構建協同高效、互補聯動的共建工作體系,以優質的產學研項目提升出版人才的職業勝任力。

  “解決人才供需不匹配的問題,是否發揮‘共建’優勢是關鍵。”田忠利介紹,北京印刷學院將吸納行業專家擔任導師,建立多個實習實踐基地,通過共建增強行業師資隊伍,豐富學生實習和就業機會,重構教學課程體系,重塑學生的行業認知,最終提升人才的競爭力。與此同時,通過發起成立“國際出版教育聯盟”、聯合推動“京津冀新聞出版專業群”建設,擴大出版學科專業共建“朋友圈”,培養新時代出版人才。

  陳潔同樣表示,出版人才培養需要與企業加強合作,特別是促進企業一方參與教學與考評過程,激發學生活力,形成產學研協同融合。“具體來說,可以開設跨專業課程進行特色人才的培養,編寫以應用為導向的教材,進行教學細分,或讓聯合培養的出版單位介入教學過程與終期考核中。

  建強科研

  提升出版學科骨干地位

  《實施意見》在增強學術研究能力部分指出,加強重點科研選題引導,建強科研服務平臺,強化成果傳播應用。

  在秦瑜明看來,《實施意見》的出臺提升了我國出版學科地位。建立打通本碩博的三級培養體系,不僅可提升高校出版人才的數量和質量,更好地滿足業界需求,還能夠激發各高校整合優質師資,促進出版學科在理論和實踐上實現交叉融合與創新。

  為此,中國傳媒大學出版學院提出“出版教育實踐觀”,即面向國家需求,堅持“知行合一”,構建中國特色本碩博貫通的出版學教學體系,培養心懷“國之大者”的出版人才。回應時代命題,突出“實踐賦能”,學術培養與專業培養并重,形成理論與實踐的“螺旋式上升”。立足實踐之基,強化“創新驅動”,引入業界導師,建設實習基地,全面增強出版人才的創新力和職業勝任力。

  以學術研究成果服務行業發展,田忠利表示,北京印刷學院出版學院將組織引導科研力量研究解決行業的堵點、痛點問題。如聯合行業機構成立“古籍出版傳播中心”“人工智能出版聯合實驗室”等科研平臺,聚焦古籍文獻數字化程度低、出版物內容審校難等行業問題。

  丁曉東介紹,上海理工大學將進一步推進科教融匯與產教融合戰略,加強出版學科與機械、材料、控制、人工智能等工科特色領域的交叉融合,推動深度融合協同育人。一是共建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基地,服務上海市人工智能先導產業發展,推動上海出版業由“數字出版+”轉向“人工智能(智能出版)+”。二是共建新型出版傳媒研究智庫,發揮技術創新、知識服務與決策咨詢功能,承擔重點課題研究、重大項目決策論證等。

  丁曉東同時告訴記者,根據《實施意見》指引的改革方向,結合上海市委、市政府《關于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服務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的文件精神,上海理工大學近日已決定改建出版印刷與藝術設計學院,調整優化學科專業布局結構,成立出版學院,更進一步確立出版學科的骨干學科地位,傳媒、設計等學科通過逐步轉型和優化,形成圍繞出版學科建設的學科支撐和交叉融合體系,精準服務國家和上海的出版人才培養和科技戰略重大需求。